王永利:比特币、稳定币及央行数字货币不应被相提并论的原因剖析

狗狗币加密钱包_狗狗币的法律地位与监管:不同国家对加密货币的态度_狗狗币加密算法

众多人士将比特币、稳定币以及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统称为数字货币或加密货币,但它们之间有着根本的不同。这种随意划分容易在理论和实践上造成误解,接下来我们将对此进行深入剖析。

货币发展的客观要求

货币需要与具体实物分离,转变为衡量可交易财富的价值尺度和凭证。信用货币的发展必然会导致其总量与价值总额的全面匹配。以现代各国发行的纸币为例,它们不再与金银等实物直接关联,满足了经济发展对货币量的需求,突破了实物货币供应不足的瓶颈,使得更多可交易财富得以顺畅流通。

比特币的困境

比特币的总数及其阶段性增量被系统所锁定,其管控程度甚至超过了黄金。从全球经济的角度观察,可交易的财富价值一直在持续上升,但比特币却无法满足这种无限制增长的货币需求。此外,若要让比特币成为各国主权货币跨境转账的核心平台,它还需引入类似于SWIFT的全球统一规范报文内容和格式,而克服内外部阻力仍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。

数字人民币的局限

自2017年起,中国人民银行着手研发数字货币,该货币定位为M0,并采用了双运营体系。然而,由于仅限于M0范畴、模仿现金管理等手段,数字人民币未能实现信贷创造,兑换无需费用,且钱包中的存款不产生利息。自2014年开始研发至今,已过去十多年,但具体推出时间仍未明确,这对其积累和应用的进程造成了严重影响。

错误定位的后果

将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定位为M0,反映出对信用货币的理解存在偏差。这样的定位导致数字人民币在投入与产出之间失衡,难以实际应用。在正常情况下,信用货币理应在金融领域扮演更广泛的角色,而不仅仅是限于流通中的现金。这种做法与货币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相悖。

主权数字货币的方向

“央行数字货币”应更名为“主权数字货币”。我们旨在全面推动主权货币的数字化进程,以取代现有的主权货币体系,而不仅仅是推动现金的数字化,并维持两种体系的并行。主权数字货币需要构建一个符合国家主权监管要求的中心化体系,不能模仿比特币建立去中心化的货币体系,这样才能确保国家对货币的有效监管。

可能的解决路径

稳定币与国家法定货币实现等值绑定,经过十年的发展,其体系日益成熟。主权数字货币有望借鉴稳定币的技术架构,对国家法定货币进行改造,以期更快地推出并取代稳定币,减少对特定代币的依赖,从而加快国家法定货币的数字化步伐。

众人都在探讨,运用稳定币的技术架构来构建国家数字货币,这能否有效克服当前央行数字货币所遭遇的难题?若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,不妨点个赞,并将它分享出去!

作者头像
imtoken钱包创始人

imtoken钱包

上一篇:美国联邦与各州比特币储备政策动态及多国相关政策对比
下一篇:Vitalik呼吁5年简化以太坊如比特币,2025年Q1加密融资达49亿美元